治理动态

治理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治理动态 > 正文

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 王益民:保民生,促就业,扶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27 浏览次数:

管理学院王益民教授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短期冲击因素与长期累积效应叠加的复杂挑战,多年来支撑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很多根本性力量已经发生变化。新的动能,新的内生动力,新的创新活力,从哪里来?尤其是能够解决就业的增长动力在哪里?这里的“最大公约数”,聚焦交叠的最关键领域之一,就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能不能实现中小企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1.站在激发“两力”的高度,继续助企纾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小企业的创立和成长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最基本来源。中小企业发展受困也是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的关键原因。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中小企业势单力薄,抵御风险的能力差,是市场主体中的薄弱环节。在三年疫情的影响下,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在经济复苏期,中小企业是最应受到重点照顾的群体。几年前我们曾经写过建言——聚力“六稳”“六保”,精准扶培中小企业生存能力,现在看依然有现实意义。响应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号召,建议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体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尤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尽快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

2.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完善创新生态系统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足够的研发投入、创新人才和创新环境,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显得动力不足。这种创新活力的缺乏,不仅限制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潜力,也影响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更有力的措施来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首先,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的创新生态系统,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通过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机制,形成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资本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其次,实施创新激励计划:对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中小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再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建立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吸引外资企业和国际创新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国际化的创新资源和市场机会。

3.站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优化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与营商环境

对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而言,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难以获取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和行业动态,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其次,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行业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动力。最后,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企业的资金链和扩张能力。

为了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建立统一的市场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数据和行业分析。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通过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其次,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打破行业壁垒,减少地方保护,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市场份额。再次,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最后,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环节,推行“一网通办”。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公平竞争,坚持不懈优化市场环境和资源配置,激发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4.构建就业民生与做优做强并重的、更加多元平衡的中小企业支持与扶持政策体系

可以将中小企业粗略分为两类:一类以科创为主要内涵,偏重于科技型。另一类则是面向民生服务的,尤其是众多的小微企业。

当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体系在强调中小企业做优做强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技术创新支持等措施,鼓励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然而,这些政策在保障民生方面显得力度不足,目前的政策体系实际上是极其不平衡的,不仅偏重于大企业、科技型大企业、国有企业,而且在中小企业内部,也是比较单一、不平衡,没有考虑并重。比如,缺乏专门扶持民生服务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围绕数字化、AI、新质生产力等的政策,更多考虑的是科创的增强、赋能效应,而不是就业替代效应。

为了保民生就业,促进高质量发展,可以进一步强化以下措施来促进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首先,可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就业质量提升基金,为提高员工工资、改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提供专项支持,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就业环境的监管,确保员工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其次,可以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基地,提供定制化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服务,同时设立人才激励基金,对在中小企业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奖励和补贴,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第三,可以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在保民生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联系电话:0531-88361958           邮箱:sdu_gzy@163.com

版权所有 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