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5日,由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城乡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论坛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为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国家治理高端论坛的系列子论坛之一。
山东大学校长助理、青岛校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邢占军教授为论坛致辞。他指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在服务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大胆探索,产出了一批国家政策咨询和学术研究成果,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征程。本次子论坛聚焦新形势下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前沿问题,致力于为国家治理提供新理论、新视角、新经验。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对热点话题深入探讨交流,为推动城乡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新思想、新命题、新智慧。
山东大学校长助理、国家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教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林聚任教授担任论坛主持人。
在学术研讨的第一环节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张翼院长作了题为“社会变迁、疫情常态化与社会治理—基于民生视角的思考”的报告,他指出经济压力下行过程中社会治理新老风险并存,强调治理危机的最基础变量是民生问题,并提出保就业稳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开放社会支撑群体流动等多项社会治理政策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原主任刘少杰教授作了题为“网络社会的圈层流动与认同冲突”的报告,从“网络圈层”这一视角切入,分析网络社会崛起的“圈层”现象、网络层级的流动分化,阐述网络圈层中的认同冲突和社会信任分化,并提出探寻社会认同多元分化协调机制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春光教授从“能人治村”的角度作了题为“能人治村的社会基础”的报告,强调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呼唤着理想能人的诞生,讨论了法治化、民主化等能人治村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田毅鹏院长作了题为“乡村振兴社会政策治理效能的再探讨”的报告,从政策体系建构和治理效能两个维度展开,分析政策“提出-传递-实施”过程中治理效能的不断提升过程,总结了社会政策需要具备“兜底性”、“发展性”、“再组织化”、“链接性”、“共同富裕”等特性。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军院长作了题为“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其对社会治理的新挑战”的报告,提出社会治理的新发展思考:从“不确定性”思维和价值观开始,强化“主体赋能”,以“制度创设”和“集体行动”为基础,构建“治理共同体”的社会建制,用“韧性治理”来应对“不确定性”。
在学术研讨的第二环节中,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鲍静副会长作了题为“城乡融合与区域治理”的报告,她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城乡融合与区域治理等角度展开,并提出关于“城与乡村的关系”、“县城与乡镇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数字化转型对城乡融合带来持续不断变化”等方面的思考。四川大学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院姜晓萍院长对基层治理创新这一热点做了“冷思考”,聚焦基层治理中的偏差行为,对“伪创新”的概念、基层治理伪创新的生成机理及熔断机制做了系统分析。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作了题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驱动因素与政策创新”的分享,指出了领导重视程度、财政政策支持、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场景丰富建设成为数字乡村的关键驱动因素。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徐家良院长作了题为“社区共治:五社联动与共同体建设”的报告,分析了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的实践案例,指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价值目标。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王佃利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政务服务改革创新”的报告,他借助“在泉城·全办成”改革的济南案例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政务服务改革之路,借助“整合的平台、联动的平台、赋能的平台、服务的平台”平台驱动,进一步阐释政务服务创新的内在逻辑和深层机理。
山东大学原校长、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樊丽明作论坛总结,她指出本次论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对新时代的宏大背景,各位专家学者紧紧围绕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议题展开热烈交流,从多视角、多维度、多领域进行了全景式的观察分析,有方法论支持的研究思考和专题式的理论研讨,彰显了专家学者们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国家治理研究院将与学界同仁同向同力,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持续致力于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及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相关领域研究!
图文:梁昕瑜 楼苏萍